一、系统概述
5KW光伏储能发电教学系统是为电气工程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设计的综合性实践平台,集教学、科研、能源供应于一体。系统利用校园建筑屋顶空间部署5kWp光伏阵列与10kWh储能系统,旨在通过真实场景操作,帮助学生掌握光伏发电、储能管理、微电网控制等核心技术,同时为实验室提供清洁电力,降低市电依赖,年减排CO₂约5-6吨,兼具教学价值与环保示范意义。
二、系统架构与核心组件
光伏子系统
组件配置:20块265Wp多晶硅组件(10串2并),总容量5.3kWp,开路电压380V,适配逆变器输入范围(125-550V)。
日发电能力:峰值日照4h下日均发电约21.2kWh(5.3kW×4h×80%效率),满足白天实验室负载(约3kW×8h=24kWh)。
汇流箱:4路输入,防雷、拉弧保护,IP65防护,支持室外安装。
储能子系统
电池配置:16串3.2V 100Ah磷酸铁锂电芯(总电压51.2V,容量10kWh),支持最大放电电流100A(1C),晚间2小时供电(负载≤4kW时SOC从100%降至20%)。
BMS管理:三级架构(Tray/Rack/System BMS),实时监控电芯电压、温度,均衡管理,过充/过放保护,循环寿命>6000次(0.5C充放电)。
储能逆变器(SW5048D-ES)
功能:离/并网切换,最大效率97.6%,支持5kW额定输出,110%超载运行。
保护机制:孤岛保护、极性反接、直流拉弧检测,适应-25℃~60℃环境。
电网接入与能量管理
运行模式:
白天:光伏优先供电,余电储能;不足时储能补电。
夜间:储能供电,SOC低于阈值自动切换市电。
离网模式:电网故障时,光储联合供电。
智能调度:支持电网充电功率/时间调节,EMS动态优化能源分配。
三、教学与实训功能
基础实验模块
光伏特性实验:I-V曲线测试、MPPT算法验证、组件串并联影响分析。
储能管理实验:电池充放电效率测算、SOC估算、BMS均衡策略调试。
系统集成实验:离/并网切换、微电网黑启动、防雷接地设计。
高级应用实训
故障模拟:电网故障孤岛运行、组件遮挡发电效率分析、电池过放保护触发。
数据分析:利用监控软件分析发电/负载曲线,优化储能调度策略。
多能互补设计: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光伏、风电、地热协同供电,优化能源结构。
配套教学工具
分布式光伏仿真软件:基于Unity3D开发,支持500+组件型号、40+逆变器数据,模拟全国32城市气候,实现能源供需动态匹配。
新能源教学仿真系统:覆盖硅材料提纯、电池片生产、组件封装全流程,集成3D动画与语音讲解,辅助理论教学。
四、智能监控与安全管理
监控平台
实时数据:发电功率、SOC、环境参数(辐照度、温湿度)、故障报警(过压、过温等)。
远程控制:通过PC/APP调整逆变器参数,一键切换供电模式,支持历史数据回溯(存储20年)。
能效分析:生成日/月/年发电报表、CO₂减排统计,可视化展示能源流向。
安全防护
电气安全:汇流箱防雷、直流拉弧检测、短路保护(响应时间500μs)。
电池安全:六重防护(安全阀、熔丝、OSD过充保护),IP65机箱防尘防水。
实验室安全:智能电源管理系统支持过流、漏电、功率限定保护,故障锁定防止误操作。
五、系统配置与扩展性
核心设备清单
设备名称 | 型号/规格 | 数量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光伏组件 | 265Wp多晶硅 | 20块 | 10串2并,总5.3kWp |
磷酸铁锂电池系统 | 48V 200Ah | 1组 | 含BMS,支持10kWh储能 |
储能逆变器 | SW5048D-ES | 1台 | 5kW输出,离/并网双模式 |
环境监测仪 | 含辐照、温湿度传感器 | 1套 | RS485通讯,支持数据集成 |
扩展能力
容量扩展:光伏可增至10kWp,储能支持并联扩容至20kWh。
功能扩展:接入风力发电机、氢能模块,构建综合微电网。
科研支持:开放BMS/EMS通信接口(CAN/RS485),支持二次开发。
六、应用价值
教学价值
覆盖从原理到运维的全链条实践,培养学生系统设计、故障诊断、能效优化能力。
通过仿真软件与真实数据对比,深化对新能源技术的理解。
经济效益
年发电量约7500kWh,节省电费约4500元(按0.6元/kWh计),投资回收期约8-10年。
降低实验室市电依赖,峰值负荷时可减少电网压力。
社会效益
年减排CO₂约5吨,等效植树250棵,助力校园碳中和目标。
作为绿色技术示范点,推动低碳理念在师生中的普及。